完美电竞再過半個月,小夏就要去上海一所大學報道了,她就讀的專業是化妝品技術與工程。
“這個院校的專業在全國排名靠前,招生簡章里介紹,有畢業生去了百雀羚、上美、自然堂等企業上班,”小夏表示,這是她想要從事的工作。
距離小夏1300多公里、在北京就讀化妝品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小林,四年的本科學習生涯已經結束,他選擇讀研。“我想從事研發崗,但是好的化妝品企業研發崗基本都不太招本科畢業生了,繼續深造,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。”
在廣州學習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小李,今年畢業到了一家檢測機構上班。“有專業知識基礎,入門會比其他人快一些。”
……
不同的故事,每一年都在行業內上演。
據《化妝品觀察》不完全統計,目前,全國共有超80所院校開設了含有化妝品三個字的專業,包括化妝品科學與技術、化妝品技術與工程、化妝品技術等。有數據統計,4年后,相關專業的畢業生,總數將超過1萬人。
一邊是,高校人才即將批量涌入社會;一邊是,部分頭部美妝仍在不斷擴容。
根據各企業財報數據統計,國內11家頭部美妝集團(包括珀萊雅、上美等),2024年在職員工數量達到3.16萬人,同比上一年增長1184人,增幅為3.89%。
人才迭代,同步在院校和企業實踐中演進。
根據統計數據,目前全國共有81所院校開設了含“化妝品”的專業,其中本科專業包括化妝品科學與技術、化妝品技術與工程、化妝品工程技術,專科專業包括化妝品技術、化妝品經營與管理、化妝品質量與安全。
含化妝品三個字的相關專業,是近年來陸續批準開設的:
比如化妝品技術與工程專業為教育部在2017年底批準設立的目錄外本科專業;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專業自2018年起被教育部列為首批新興專業之一;化妝品質量與安全是2021年經教育部批準列入《職業教育專業目錄(2021年)》的專科專業;同樣,化妝品工程技術亦于2021年列入《職業教育專業目錄(2021年)》。
?
正因如此,在不少高校的招生宣傳里,“第一”“首個”“一流”等出現的頻次極高。
以北京工商大學為例,官網顯示,該院校的化妝品技術與工程專業,是“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”,專業軟科排名連續四年A+,居全國第一,于2024年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中被評為A++檔(居全國第一);也是國內唯一的化妝品本科、碩士、博士成體系培養。
再如,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官網顯示,其是國內首個開設化妝品技術與工程專業的高校。該院校的這一專業,于2021年被評為“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”A+,2022入選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,2025年被上海市教委遴選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首批改革試點專業。
廣東藥科大學官網也顯示,該院校于2010年在國內率先開辦化妝品本科教育,2019年獲批新增專業“化妝品科學與技術”,這一專業于2022年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。
與此同時,也有不少院校于今年或近幾年新開相關專業。譬如,中國藥科大學于今年新設立“化妝品科學與技術”理科專業,這一舉措,讓中國藥科大學成為全國第一個開設該專業的“211”和“雙一流”高校。臨沂大學于2022年獲得教育部批準,成為國內北方地區首個開設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公辦高校。
此外,化妝品工程技術這一本科專業,目前僅浙江藥科職業大學開設。
當然,還有部分院校開設的化妝品相關專業(不含“化妝品”三個字),屬于國內領先,典型如江南大學。
根據官網,江南大學應用化學專業是全國“211”和“雙一流”建設高校化學類專業中唯一面向化妝品行業的人才培養基地,被譽為化妝品行業的“黃埔軍校”。
……
據不完全統計,4年后,有1萬+化妝品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即將批量涌入社會。
1萬+畢業生即將批量涌入,能填補行業的人才缺口嗎?
根據某博主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數據,2023年,化妝品行業人才缺口超過30萬,尤其是研發工程師、法規專家這類高端崗位,缺口超過25%。當然,也有業內人士表示,行業的人才缺口大概在10-20萬之間。
“不管缺口是10萬、20萬還是30萬,人才缺口大,是事實。”
《化妝品觀察》以11家頭部國貨美妝上市企業為樣本,統計了這些企業的用人情況。數據顯示,2024年,這些企業的在職員工人數為3.16萬人,同比2023年增加1184人,漲幅為3.89%。
其中,巨子生物引入的人才數量漲幅最高,達到51.03%;其次是毛戈平,漲幅為17.73%,這兩大企業凈增加的員工人數均在600人左右。珀萊雅、上美股份、貝泰妮等企業,在職員工數量增加了100-500內的人不等。
上述企業,業績均在急速上漲。以珀萊雅為例,其2024年的營收達到107.8億元,同比漲幅達到21.04%;巨子生物,2024年增長57.17%至55.39億元;毛戈平同樣于去年實現高雙位數增長,今年上半年增速依然超過30%。
對比數據來看,上述企業在職員工數量的漲幅,均未超過業績的漲幅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不少企業在職員工的學歷在不斷提升。
同樣以珀萊雅為例,2024年,公司總在職人數為3394人,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數為1992人,占比達到58.69%,相比上一年增長5個百分點。需要提到的是,珀萊雅2024年的研發人員為389人,相較2023年增加67人,其中,增加人員主要集中在碩士研究生學歷,這一學歷人數一年內增長33人。
丸美生物的本科以上學歷人數比例也在增加。2024年,丸美生物在職人數為1185人,本科生以上比例為43.46%;而2023年,這一比例為35.96%。其中,本科生人數增長最多,一年內增長人數104人。
貝泰妮的本科學歷以上員工,近年來也呈快速上漲之勢。2023年,貝泰妮博士研究生人數增長比例達到75%,碩士和本科人數增長比例均超25%。2024年,其碩士研究生人數達到335人,同比增長超110%。
從部分院校的招生宣傳來看,化妝品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還不錯。
譬如,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化妝品技術與工程專業就業率連續5年超98%,典型就業單位包括百雀羚、相宜本草、自然堂、上美股份、養生堂化妝品等;北京工商大學的化妝品技術與工程畢業生,典型就業單位包括雅詩蘭黛、珀萊雅、云南白藥、水羊股份等;江南大學的應用化學專業畢業生超80%到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日化行業、化學品制造、醫藥醫療等行業就業,供職于聯合利華、歐萊雅、雅詩蘭黛、藍月亮、立白、珀萊雅、萬華化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。
但并非所有院校的畢業生,都有比較好的就業。在某社交平臺上,不少化妝品專業的畢業生紛紛吐槽就業難。
“如果在廣州,不要做研發相關,工資低,即使熬到工程師也是工資低而且容易失業,我已經有幾個干工程師的朋友失業了,獵頭也說最近兩年招工程師的很少,去干品牌開發的還有點出路。”
“這個專業本科生,找工作好難,一堆要求有2年經驗以上;不要求經驗的基本是單休。”
“從助理升工程師這個階段掉層皮,大廠不要,只能去小廠,單休、被銷售跟老板折磨,但這是必經之路。”
……
上述留言,獲得了不少網友的共情。與此同時,也有不少人表示,想從事化妝品相關工作,不一定要學習化妝品專業,很多大類專業也可以進化妝品企業上班,比如化學、應用化學、生物工程等。而換個角度看,化妝品專業的人才,不僅要與本專業內人才競爭,還需要與很多大類專業人才競爭。
《化妝品觀察》注意到,在招聘平臺上,與化妝品相關的崗位需求,基本都要求碩士或3-5年經驗。
例如,某品牌發布的化妝品研發崗位,開出的月薪為1.3萬-2萬(14薪),要求精細化工、應用化學、生物學等碩士及以上學歷;一家企業招聘化妝品研發工程師,薪資是1萬-1.5萬區間,大專及以上學歷即可,但要求5年以上護膚品類研發經驗;再如,某知名品牌招聘化妝品研發主管,薪資在1.5萬至2萬之間,不僅寫著985/211院校優先,還要求2-5年化妝品行業研發經驗。
同時,據觀察,月薪在2萬以上的崗位,一般要求5-10年的工作經驗,985/211優先,且要求碩士學歷。“目前,開設化妝品專業碩士點的學校屈指可數。”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,大部分企業招聘的高學歷人才,以化學、精細化工或者生物相關的大類專業居多。
他進一步表示,行業內有溢價的崗位,仍然是研發崗位和品牌管理崗。
比如,擁有眾多知名白牌的一家集團,開出百萬年薪招聘首席科學家;又如,一家日化公司,開出10萬月薪尋找品牌總經理;也有某大型知名日化公司,開出15萬以上月薪,招聘研發副總經理。
人才缺口,仍卡在學歷和經驗上。
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是,化妝品行業已逐步進入存量競爭時代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今年1-7月,化妝品類零售額為2562億元,同比增長3.1%,不及大盤(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)增速。
線上,傳統電商平臺美妝類目呈現出同比下滑的跡象,新興電商平臺美妝類目增速放緩;線下,不少頭部連鎖連年虧損,倒閉和關店的美妝連鎖不在少數。
大環境如此,不少國際巨頭和新銳品牌都開啟了裁員潮。
雅詩蘭黛此前發布公告,預計將減少職位5800至7000個,截至2025年4月24日,雅詩蘭黛已減少超過2600個職位(詳見《最高超115億!雅詩蘭黛重組計劃有了新動向》)。寶潔也曾公開表示,將在組織架構上削減7000個非制造業崗位,并利用數字化和自動化提高效率。
據不完全統計,從2024年起至今,已有20+頭部美妝企業“官宣”裁員,覆蓋面從品牌到原料公司,波及至少5萬人。
另一面,在越來越多院校開設化妝品專業的背景下,也意味著,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也將越來越多。
“頭部企業雖然在增長,但是‘容量有限’,未來進頭部企業的競爭壓力勢必會越來越大,卷學歷、卷專業、卷經驗。”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,在內卷的情況下,應屆生或會考慮深造,比如讀研或讀博。“目前設立化妝品專業碩士點和博士點的學校并不多,所以很多人都會往大類專業去考,未來或許轉換就業方向。”
但他也表示,沒必要“過分悲觀”。
一方面,人才缺口依然大。當前,化妝品質量安全負責人、法規專員、備案專員、化妝品檢測人員是熱門崗位。“銷售和研發,也是企業必不可少的崗位,只要獲得了經驗和資源,未來還是有前景的。”上述業內人士表示,隨著化妝品新條例和相關法規的實施,法規咨詢、注冊備案崗位需求也在激增。
另一方面,美妝企業與高校的合作越來越緊密,也意味著相關院校的學生實踐機會也將越來越多。再以珀萊雅為例,2024年,其與上海交通大學系統醫學院成立了“頭皮健康聯合實驗室”,并與浙江大學、杭州電子科技大學、北京工商大學、華東理工大學等均有合作。
珀萊雅自2023年啟動管培生“青苗計劃”項目以來,吸引了眾多來自 985、211 以及全球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學歷人才,每年招募70人左右。這也給了眾多高校人才實踐機會。
前不久,科絲美詩發布公告報道,在過去一年中,科絲美詩已成功完成兩項為期一年的關鍵研發項目:基于新型乳化技術的高防曬效率配方技術研發,及基于中國天然資源的功能性微生物材料技術平臺開發,這是其與江南大學的聯合研究項目。
當然,無論就業機會是否廣闊,打鐵還需自身硬。“存量競爭時代,化妝品人才需以‘細分領域專業化+技能跨界化’構建護城河。”
上述業內人士表示,技能升級,或將自己打造成技術復合型人才,比如,結合數字化的技能(如AI配方設計、虛擬試妝技術、大數據洞察),以及學習基礎法規(如化妝品新規、歐盟EC法規),提升自身的內核競爭力,未來是一定有前景的。